春天的牛津是什麼樣子呢? 百花齊放、鳥鳴啁啾、空氣舒暢、微風徐徐的。
春的意象在台灣很容易能感受到,因為季節分明,冬季一過馬上花朵盛開。
然而,在英國,即便是春天了,仍然是非常的寒冷,包裹著圍巾走在街上,春的感覺還是有點慢。
差不多是四五月的時節,天氣好的時候走在路上,漸漸可以看見花開。
三五好友結伴成群,假日的時候很隨意地躺在公園的大草坪上野餐。
向陽處的花朵努力綻放著,期待完整盛開的一天。
每每路過學校系館的轉彎處,都能看見這生命的旺盛力。
宿舍中央的埤塘有養殖小鴨,在有陽光的午後也會出來曬太陽。
偶爾我們也會出來,待在宿舍交誼廳談天。
友善的腳踏車城市,在牛津隨處可見。
也許是因為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但走路又相對花時間,選擇腳踏車較為便捷。
街坊上的花店開始販售新生長的植物,也有不同種類的花朵。
可以的話買一些回來放在宿舍窗台,欣賞其中的美,讓心情更加愉悅。
大約是經過了半年,也逐漸熟悉這裡的模式與步調。
試著讓自己融入這樣不是那麼緊湊的生活中,
跟朋友一起下廚所增長的廚藝,應該是留學生們除了知識領域的獲取外,額外的禮物吧!
因為會記錄自己的每餐料理,所以看著變化的菜色,也很有成就感。
料理包在超市也可以買得到,有時候會煮上幾餐咖哩或配佐料。
對於美食,也是有部分的完美比例堅持。
西式的餐館比較少去,中式餐館倒是去了不少間。
應該整座牛津的中餐廳都被我給吃遍了。
剛好盛逢草莓季,走過超市都非常想購入的草莓,終於入手了。
配上番茄,酸酸甜甜的滋味真的好令人享受。
我喜歡裝飾宿舍的不同角落,看著美好的事物,心情也會變好。
陽光雖然不大會整天照進來,但也能營造舒服的氛圍。
朋友遠從台灣寄來明信片,讓想家的心更是潰堤。
原來出國讀書的挑戰,不僅僅是學習獨立,還要克服想念的心情。
書店擺放的信封顏色非常吸引我,按照彩虹的顏色一字排開。
於是就有了這般畫面。
著手開始寫論文的同時,也到學校的印刷屋去詢問價錢。
學校要留兩本,我可以帶回一本,總共會印製三本。
我最喜歡在學校門口的星巴克買一杯熱巧克力到教室上課。
坐在靠透明窗戶的前方,看著行人川流不息地走過。
也不間斷地到圖書館借閱許多書籍來參考。
因為與大學本科無關,所以花了許多時間閱讀與理解。
圖書館是我們碩士生第二個家。
我喜歡在圖書館待上一整天,聽著音樂,構思論文的內容。
館內有不同工作區域提供學生學習,偶爾會換個位置繼續完成。
自主學習,在國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然,生活的填滿,也不外乎與朋友們相處的活動。
透過社團聯繫成員之間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是一群愛跳舞的學生們,不過並不是很專精。
但是彼此間有著豐富的共同話題。
之前有提到成員的多元化,跟我較為熟識的朋友來自英國跟日本。
透過興趣將我們串聯起來。
人在他鄉,一個人單打獨鬥是非常辛苦的。
當然不乏有一個人的時間,但若是有同伴相隨,路途會走得更加順暢。
一起享受美食佳餚、一起閒話家常。
在上完社團課程的晚上,偶爾再去一下酒吧休憩。
這就是我的碩士同儕經歷吧!
要自己創造出自己的生活圈、交友圈,勇敢踏出的步伐。
走出自己的小角落,找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分享彼此獨一無二的故事。
當然也有人會問到,會不會有憂鬱的時候呢?
畢竟一個人,要面對這麼多事情、處理許多的第一次。
我想,事先蒐集資料,了解當地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有許多留學的前輩們都有在網路上分享。
只是,偶爾會有許多的問題,是到了當地才會面臨到的。
靈機應變的處事能力,或許才是留學生的核心價值所在。
在台灣,有問題,有相同的語言可以溝通討論。
但在英國,所有的做法都要轉一個彎。
挫折的時候也是有,被教授批得一文不值的時候。
忍住淚水,憋住不哭的時候,是常態。
但會一直不斷告訴自己,這些都是過程。
頭過,身體就過了。
換個角度想,會讓自己原本陰霾的心,獲得釋放。
這些都是成長所需面臨的挑戰吧。
圖像記譜是我碩士論文的研究重點,第一次接觸,花了很多時間去琢磨。
調整自己的學習步驟,慢慢進行。
成長的速度不快,卻很扎實。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步調。
有幾次假日,跟泰國好朋友相約。
一起來泰國餐館用餐,品嘗不同風味的美食。
也有幾次的假日,跟台灣朋友約到西餐館吃美食。
再到星巴克續攤,討論論文。
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有意義,這些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
因為想念,固定每個月買不同的明信片,寄回台灣的朋友們。
在英國,度過了24歲到25歲的生活。
有幸在在年輕的時候能出去闖闖,我很知足。
也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看待事情的眼光會更加廣闊。
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是將所見所聞跟自己本身的知識價值融合,最後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自我學習、自我調適、自我成長,是我的體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