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jpg

 

任教於小校最常被別人問的問題就是:班上學生人數這麼少,妳要怎麼上?

如果今天我是初任教師,這個問題肯定會用非常冠冕堂皇的修飾語句帶過。

但是在偏鄉小校六年,我認為僅是遙想著用遠大的理想撐過去,這是很有困難度的。

正是因為人數少,學校的教師員額數量也會很少,以桃園為舉例:

教育局能夠給一個學校的老師人數為一個學校總班級數乘以1.65(無條件捨去)

所以,如果一個學校只有6個班,老師就是6x1.65=9.9,無條件捨去後為9人。

 

下載.jpeg

 

啊!多麼痛的領悟~~~~~

一到六年級導師就6個人囉,9-6=3,還有三個處室主任三個組長要怎麼share?

於是乎,往往都需要仰賴教育部提供的合理教師員額數+增置餘額代理教師來湊齊。

但是... 兼任行政教師、導師、科任教師都有授課節數的限制。

最後我們還是會不夠老師!在開學前夕還得努力聘鐘點教師來協助幫忙。

繞了一大圈,其實主要想說的是...

在小校服務的老師,需要有十八般武藝,再保養成金剛不敗之身,方能生存!

於是乎,在上級的威嚇(?)之下,我們為期三年的跨年級教學就這麼生成了!

 

107901944_3337586136302734_6376393403556844865_n.jpeg 109804981_3342301842497830_511805903641539909_n.jpeg

109339435_3337586146302733_5500353729019944996_n.jpeg 110103409_3337586766302671_5617217135103647013_n.jpeg

109801148_3337587152969299_3949422664843969967_n.jpeg 109915356_3337586402969374_3615353416591680509_n.jpeg

 

這幾年透過計畫,帶著群孩子去過金門安瀾國小、台東東河國小、南投瑞竹國小、台南北門國小、新北福連國小等。

如今,年紀最大的孩子今年上高一了,最小的今年也要升小六了,老師真的是每年都在感嘆歲月催人老!

其實實施計畫的這段時間,也要感謝台北市立大學跨年級教學的團隊指導與協助,特別是撥給經費支應。

雖然這三年來校內的教師來來去去,不過我還是認為,這樣的計畫對孩子來說,別有一番意義。

趁著自己記憶還猶新,把以前曾經花了好多時間做的計畫來好好紀錄一下吧!

 

1.jpg

 

記得大約是在106學年度的時候,校長臨危授命接了國教署的計畫,讓我們開始了三年的跨年級教學。

 

2.jpg

 

先來介紹我目前服務的這所迷你小學,陳康國小,前身為空軍總部附設桃園小學(貴族小學啦!)

 

3.jpg

 

學校位於桃園國際機場旁邊,翻個牆就可以搭飛機出國旅行!(落地就是機場跑道的概念)

 

4.jpg

 

這是兩年前的學生人數,跨年級有個限制,就是合班教學的兩個班級總人數不能超過15人。

 

5.jpg

 

於是乎,當年我們在天使惡魔的掙扎中,最終選擇了聽得懂人話並且能帶得走的高年級學生作為跨年級教學的對象。

 

6.jpg

 

首先,必須釐清一個重點,要做多久?做一整個學年、學期、幾週、幾天?我們最後是選擇每學期做半個學期

 

7.jpg

 

當然,課程的組合要單一學科或是跨領域呢?我想,多一點選擇,對課程會激盪多一點火花,所以我們選跨領域

 

8.jpg

 

因為合班下來人數也少,很好作學生特性的分析與分組規劃,所以我們秉持著異質分組,且將年級打散來進行。

 

9.jpg

 

在設定課程目標時,先找到我們實施領域(社會+綜合)相對應的核心素養以及學習重點

 

10.jpg

 

接著,教師共同討論出希望學生達成的學習共同目標,盡量為兩個年級都能達成的大目標。

 

11.jpg

 

再來,翻開五年級與六年級的課本,找出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很重要!一定要有差異。)

 

12.jpg

 

最後,設定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因為太多了,只要方式多元且有意義,都可以拿來評量。

 

13.jpg

 

我們在進行課程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合班教學及異質分組,所以上起課來比較能產生不同的聲音。

 

14.jpg

 

也大概是三四年前,我們學校就開始推平板的教學了(遠遠走在時代的尖端,刺痛的眼淚呀!)

 

15.jpg

 

課程主要都是結合我們要帶學生去交流的地區歷史地理(社會)以及團體合作訓練(綜合)

 

16.jpg

 

每一趟旅行,我們都會讓學生親手製作飛行玩具紀念品:回力鏢。

 

17.jpg

 

再來,也會結合畢業旅行或是戶外教育課程,所以校內也會製作旅遊小書,搭配課程進行。

 

18.jpg

 

每到一個景點,學生們會透過分好的組別進行當地的景點介紹,這也是屬於課程環節之一。

 

19.jpg

 

再來,是每次交流的重頭戲,就是將之前介紹過的小飛俠遊學課程帶出去給其他學校體驗。

 

20.jpg

 

這其中,隨行老師們是最辛苦的,因為還要準備大大小小的工具及用品。

 

21.jpg

 

每一趟出遠門彷彿都累了一整個禮拜一樣,跟其他單純的畢業旅行戶外教學不同,我們簡直就像在打仗。

 

22.jpg

 

回來之後,透過焦點討論法ORID訓練學生將過程透過討論的方式記錄下來撰寫成文章。

 

23.jpg

 

同時,也要製作屬於自己的旅遊海報跟簡報,以及簡短的影片回憶錄等。

 

24.jpg

 

最後,學生們會進行各組的活動分享,發表自己的海報、簡報以及活動影片。

 

25.jpg

 

尾聲的部分,老師結尾給予講評,同儕可以互評,也可以自我評量等,讓課程圓滿結束。

 

26.jpg

 

評量指標的部分也是需要透過授課老師們的相互討論,訂定出一個較為客觀的指標內容。

 

27.jpg

 

透過評分,再將分數轉換成圖表,可以看見學生們的表現差異。

 

28.jpg

 

其實活動都滿理想化的,學習程度較低落的孩子,在跨年級的教學方式中,較能有突出的展現。

 

31.jpg

 

不過也是有一些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的,我想這是所有偏鄉小校無論有沒有做跨年級教學都會遇到的。

 

32.jpg

 

這三年走來,跨年級教學不只是我業務範疇的其中一個小計畫,更是增添學生經歷的一段歷程。

有時候會想說,手上的計畫這麼多,到底為什麼要這麼折磨自己?(這問題應該是永遠無解)

但是,當一踏入教育職場的那一天,我就知道,這份職業是自己選的,也是我熱愛的。

喜愛教學的同時,既然選擇了偏鄉小校,就有更多的義務與責任要去承擔非教學相關的事情。

可以有許多的抱怨,我覺得都是很好的消遣方式,但是不能停止腳步,還是要邊抱怨邊做!

因為,有著能夠一起努力的感覺,對教學有所共識,才是我熱愛紀錄這一切的理由。

 

★本教案獲得CIRN-特色創新-108年跨年級教學方案國小教案徵選甲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ckybaby 的頭像
    Beckybaby

    教室,盛夏,花見花開。

    Beck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